那些豪賭電動化的礦商們,2025會面臨什么?
汽車商業評論 | 01-03
24144
撰文 / 周 洲
設計 / 琚 佳
來源 / Reuters,by Andy Home
對于某些行業來說,電動化就是一場噩夢。
比如電池金屬行業。
2024年是電池金屬行業頗為艱難的一年。鋰、鎳和鈷的價格在2023年暴跌,在2024年繼續走低。
這個曾經競相建立新供應的行業一直在關閉礦山并推遲項目,因為低價侵蝕了成本曲線。
由于至關重要的電動汽車行業的需求未達預期,通過電動汽車受益的未來之路,比預期的要坎坷得多。
這也是一個供應嚴重過剩的故事,太多新產能在錯誤的時間上線。
而是否順應供需規律,將決定2025年這些金屬的價格是否回升。
電動汽車預期偏離軌道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仍在擴張。
根據咨詢公司Rho Motion的數據,今年11月全球又創下了180萬輛的電動汽車銷量記錄。與2023年同比,前11月的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額增長率高達 25%。
但這些積極的好消息掩蓋了電池金屬行業兩個令人悲觀的事實。
中國仍然是電動汽車革命的主要推動力,西方市場正在努力追趕。
盡管中國11月的銷量創下了新的月度紀錄,但美國和加拿大在同月的銷量同比僅增長了10%。歐洲的銷量實際上更低。
西方消費者仍然需要激勵才能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汽車。
在2023年底突然取消補貼后,德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今年大幅下滑。如果特朗普兌現取消拜登政府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美國補貼可能會在明年取消。
第二個現實是,許多電動汽車買家,尤其是關鍵的中國市場買家,選擇了混合動力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純電動汽車。
這些混動汽車電池的尺寸約為純電動電池模型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所需正極材料的減少量也差不多是這些。
化學結構變化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磷酸鐵鋰 (LFP) 電池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鋰需求的下降。
2023年,裝載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占中國電動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二。
磷酸鐵鋰電池比富含鎳的化學材料更便宜,近幾年來中國的電池制造商已經提高了其性能,在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上都做到了提升。比如最新的搭載寧德時代神行PLUS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已經超過1000公里。
這對鎳、鈷和錳市場來說是個壞消息。
根據咨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數據,10月份新電動汽車銷售中,所包含的鋰量接近48000噸,同比增長28%。
然而,同期新銷售的電動汽車所含的鎳、錳和鈷的量,僅分別增長了10%、4%和2%。
這反映了向混合動力汽車的轉變和電池化學結構的變化。
供應過剩
電動汽車行業的需求低于預期,尤其是在中國以外的市場;與此同時,整個電池金屬領域的供應出現了激增。
全球最大的礦業集團必和必拓旗下的鎳公司Nickel West 原本應該是該公司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金屬展示中心。由于印尼大規模生產過剩導致價格低迷,該中心于10月暫時關閉。
中國的鎳生產商已經實現了技術升級,將印尼相對低品位的礦石加工成高純度的I級金屬。麥格理銀行 (Macquarie Bank) 表示,今年中國和印尼的鎳產量將增長30%。
印尼當局已經意識到供應過剩,限制了采礦配額,并暫停了新加工廠的審批。
中國洛陽鉬業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商,似乎對價格暴跌不在意。今年1—9月,這家巨頭的鈷產量為84700噸,高于去年同期的37000噸。
鈷市場供應過剩的規模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使大量囤積鈷庫存,也不會對市場產生任何明顯的影響。
中國的鋰生產商也在抵制減產。許多生產商都是垂直整合的企業,這意味著開采礦藏造成的損失可以通過產業鏈下游的加工收益來抵消。
咨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表示,即使考慮到國外運營商的諸多價格損失,預計到2025年鋰供應仍將連續第三年超過需求。
不過,鋰供應超過需求過剩的幅度會從去年的近10%縮減1%以下,這可能會阻止鋰價進一步走低。
相比之下,鎳和鈷市場可能會變成結構性的供應過剩,除非產量跟著需求走。
緊張的貿易政策
鑒于這種過剩的供需狀態,不難看出為什么分析師一致認為未來幾個月電池金屬的價格將進一步下跌。
中國在鎳、鈷、鋰這三個市場都占據主導地位,而且沒有放棄驅動電動汽車高增長的跡象。
這構成了與美國關系緊張的一個部分。
由關鍵礦產政策小組(隸屬于中美關系特別委員會)發布的一份最終報告顯示,該小組指責中國鋰生產商“通過傾銷和生產過剩”來壓低價格。
報告稱,中國“利用價格控制、垂直整合和嚴格的進入壁壘來阻止競爭”。
特朗普和拜登可能在電動汽車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兩黨在建設美國國內電池金屬產能和擺脫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方面達成了明顯的共識。
特朗普2.0時代可能會加大拜登政府的聯邦支出和對中國金屬征收關稅的力度。
美國的貿易政策將為本已復雜的電池金屬市場增加變數。
如果美國的關稅壁壘樹的足夠高,全球市場就有開始分裂為中國和美國兩個定價體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