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奧迪為什么會“慢”下來,我們在Q4 e-tron上看到了答案

        智選車 | 07-05

        53849

        當下,新勢力時常占據了輿論焦點。

        新企業、新品牌、新營銷,確實新鮮。

        但上百年的汽車產業,總有一些標準、底線、長期堅守、品牌主張得到了彰顯和沉淀。

        沉淀,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至于強調“新”的新勢力,反而在此吃虧了。

        那么,誰在汽車產業里真正具備了足夠的發言權?

        作為傳統豪華品牌的奧迪,大概就有這樣的資格。

        實力,應該如何去證明?

        新勢力,往往拿著媒體測試結果來作為宣傳對象。

        但測試標準的不嚴謹、測試過程的不透明,也容易讓結果沒有了說服力。

        早前余承東說到,「我們看到很多互聯網媒體搞冬季測試和夏季測試,結果我一看非常具有隨意性和創造性。」

        「冬季測試空調就用極強的制熱能力,夏天又用極快的制冷能力。」

        「通過純電方式把座艙搞熱以后,開門關門開門關門,搞了一個小時幾十分鐘,把電搞沒了以后再去測續航。」

        如果媒體測試無法給出足夠說服力的話,那有什么可以作為更好的證明?

        奧迪,選擇拿出達喀爾拉力賽冠軍的成績。

        達喀爾拉力賽,向來被譽為世界上最艱難的沙漠拉力賽。

        2022年,奧迪RS Q e-tron首次參加達喀爾拉力賽。

        奧迪,因此成為了首個以電驅動賽車參賽的廠商車隊。

        首次征程,3臺奧迪RS Q e-tron賽車已經斬獲了4個賽段冠軍,累計贏得14次領獎臺的成績。

        而在去年的比賽中,奧迪車隊更是7次躋身總排名的前三位。

        到了今年1月,奧迪攜RS Q e-tron第三次出征達喀爾拉力賽。

        這一次,奧迪RS Q e-tron成為了達喀爾拉力賽歷史上,首個以電驅形式完賽并奪冠的賽車。

        這樣含金量十足的冠軍成績,足以說明了奧迪電動車的研發實力。

        關于奧迪RS Q e-tron,其主張都已體現在命名當中。

        其中,RS代表了“高性能”,Q指的是SUV,e-tron則是奧迪的新能源車系列。

        換言之,奧迪RS Q e-tron是一輛高性能新能源SUV。

        最大系統功率500kW,前后軸間沒有機械連接,只需一個虛擬中央差速器來分配前后軸的扭矩。

        在實現輕量化之余,這樣一套由完全解耦的雙電機組成的quattro電動四驅系統,也在嚴苛比賽環境中證明了自身實力。

        有了這樣的實力驗證以后,奧迪也就敢將其技術賦能到量產車身上了。

        對此,奧迪Q4 e-tron當仁不讓。

        該車搭載了quattro電動四驅系統,前后橋動力分配可以完全解耦,只需30ms即可完成前后橋的扭矩分布。

        在一些濕滑的低附著力路面上,這套quattro電動四驅系統能充分保障奧迪Q4 e-tron的駕駛穩定性,穩妥保證用戶的駕駛安全。

        奧迪quattro四驅的金漆招牌,即便到了純電時代也依舊閃爍著光芒。

        事實上,奧迪的冠軍成色遠不止于今年的達喀爾拉力賽。

        早在1911年,奧迪創始人奧古斯特·霍希已經憑借品牌首款車型的C型車,在阿爾卑斯山越野挑戰賽里拿下冠軍。

        這一拿,就是連續4年蟬聯該賽事冠軍。

        后來,WRC、DTM、勒芒、Formula E、達喀爾等全球頂級賽事,都不乏奧迪車隊的身影。

        上百年的賽車運動歷史,足以為奧迪的駕控實力作出背書。

        這,也體現在了當下奧迪量產車的特點上。

        講究駕控的奧迪Q4 e-tron,有著同級唯一的可變轉向比設計。

        在高速直線場景下,它能提供更直接的轉向手感,同時也能在彎道里實現更精準的指向性。

        即便是在低速泊車場景下,奧迪Q4 e-tron開起來也是足夠從容靈動。

        此外,其前后橋能量回收系統轉化的作用力,可以在數毫秒內產生制動力,以做出絲滑的回收動作。

        如此一來,這就能避免帶來一般純電車有的暈車體驗。

        論對駕駛質感的追求,奧迪絲毫不會降低自己的標準。

        不難看到,奧迪品牌上百年歷史的各種賽事冠軍成色,如今依舊在其量產車身上發揮著作用。

        這,既是奧迪品牌對駕控實力的不懈追求,更是新勢力無法比擬的實力底蘊。

        同時,這還是奧迪Q4 e-tron在同級市場上的獨特優勢。

        如此光環,并非能靠配置參數堆砌而來。

        作為豪華品牌不曾松懈的標準和追求,這才是奧迪Q4 e-tron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對于純電動車來說,電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過去10多年時間里,有關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孰好孰壞的爭論,從未停息過。

        其中,磷酸鐵鋰電池憑借其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了眾多車企的心頭好。

        不過,理想創始人李想曾經指出——

        「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壓測量不穩定,容易擾亂控制策略,尤其對于增程及插混車來說是個災難。」

        相反,三元鋰電池的測量精度更高,電壓變化更線性均勻,開路電壓算法也就更準確。

        基于這樣的先天物理優勢,三元鋰電池的“貴”,顯然是有道理的。

        對此,奧迪Q4 e-tron就堅持采用三元鋰電池,而非磷酸鐵鋰電池。

        這般舍本確保用戶體驗的動作,更是奧迪作為豪華品牌該有的表現。

        再者,奧迪亦不稀罕給出“虛標快樂表”的操作。

        CLTC工況560km和605km,奧迪Q4 e-tron分為了兩個續航版本。

        通過高效BMS能量管理系統,奧迪Q4 e-tron能夠從提升續航能力、全方位節能、加強能量回收、精準控制電耗、提升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實現電能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借助于精準自研算法和高效熱管理系統,奧迪Q4 e-tron還能做到剩余電量測量精度誤差低至±1.5%的水平。

        跑多少就顯示多少的續航里程,這既是奧迪Q4 e-tron的自信,更是奧迪品牌對用戶嚴謹負責的態度彰顯。

        除了保證用戶續航體驗之余,奧迪對于電池安全問題亦不敢放松。

        其中,奧迪Q4 e-tron采用了3組高性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控電芯狀態,出現問題時只要0.04毫秒,即可完成整車高壓下電。

        此外,奧迪特意在電池包內設計了單獨的六橫一縱鋁合金保護框架、特殊的冷卻系統和導熱凝膠層三層重保護底板。

        借此,可以確保到足夠的碰撞安全性和耐久性,最大程度保障電池不會因為擠壓碰撞而發生自燃。

        進一步來說,即便電池包頂部防護在熱失控情況下,也能保證15分鐘不融穿。

        這15分鐘,已是3倍于國標的標準。

        同時,奧迪還針對電池包進行了197項電池實驗,比國標多出179項。

        這當中,包括EMAST振動、帶溫度沖擊的浸水、熱擴散、外部火燒、低溫短路、滑車試驗等極限實驗。

        由此可見,奧迪在“看不見的安全”上,寧愿“慢下來”做更多的實驗測試,亦不愿意敷衍應對關乎用戶安全的問題。

        這般較之其它車企更費時費力的造車選擇,再次表明了奧迪嚴謹的態度所在。

        除了電池方面,奧迪Q4 e-tron在整車測試方面也經歷了充分驗證。

        例如,整車耐久強化實驗——經過16種不同極端路面的高強度沖擊、累計等效用戶工況行駛里程達120萬公里。

        又譬如,整車耐久交變實驗——包含27個特殊實驗路段顛簸路況,單車等效用戶工況行駛30萬公里。

        在這一環上,奧迪投入了5輛Q4 e-tron同時測試,累計等效用戶工況行駛里程更是達到了150萬公里。

        而在CRT道路實驗上,測試車隊從國內氣溫最高的吐魯番熱帶實驗基站,一直開到-35°C的黑河,實驗時間長達40周,里程超20萬公里。

        加上CVP與CWP兩項測試,該實驗的累計等效測試里程將近300萬公里。

        這一個個數字,都充分詮釋了奧迪極致嚴苛的造車標準。

        這,也許就是傳統品牌動作“慢”的原因吧。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某新勢力董事長自豪說到,其新車在上市前,做了累計測試里程超過10萬公里的量產車測試。

        但參照奧迪的做法,新勢力這樣的測試里程多少有點不足掛齒。

        此外,奧迪還在整車品質檢測里,設置了“奧迪特”(Audit)的最后一道環節。

        在此過程里,經過專業訓練的評審員將對已確認合格的整車,再次進行隨機抽樣質量評價,以確保最終的質量過關。

        給質量出品設置一道道關卡,寧愿慢下來,也要保證好質量,這更是奧迪甘愿做的選擇。

        在奧迪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傳統豪華品牌“慢”的原因。

        上百年的發展歷史,還有無數出彩成績,這既是傳統豪華品牌的榮耀,也是發展未來的指導守則。

        而這,正是新勢力所欠缺的。

        正因如此,新勢力和傳統豪華品牌之間,兩者注定很難在造車標準上齊平。

        不輕易低估傳統豪華品牌的標準和追求,這可能才是更可取的審視態度。

        劉德華在《與時間同行》的視頻里說到,「人生有很多事情急不得,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看到他的價值。」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無一不是來自于時間的沉淀,也許一年,也許百年,也許是永遠。」

        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奧迪,在經過無數賽事的磨礪和奪取冠軍榮耀以后,自然形成了它自身的堅持和標準,更有在極致追求下的造車步驟。

        它清楚,每個步驟都是對用戶負責任的表達。

        這,就是奧迪Q4 e-tron的來源和價值所在。

        「以快打慢」,這是新勢力常掛在嘴邊的制勝秘笈。

        但快的代價是什么,這中間是否要舍棄些驗證過程和步驟,答案不言而喻。

        智能電動汽車,究竟只是一份大號快消品,還是關乎用戶安全的交通載具。

        不同車企選擇的不同答案,就對應了不一樣的產品標準和質量。

        而豪華品牌的數量之所以有限,實際背后就代表了其不同于多數車企的造車主張。

        其中,上百年歷史,加上一次次賽事的磨礪,外加各種冠軍榮耀,這才得以練就出了豪華品牌的成色。

        在這般條件下而生的奧迪Q4 e-tron,就有著絕對的底氣和實力。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