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智庫鼓吹中國電動車企“不差錢”,背后心思太歹毒
水滴汽車 殷楠 | 06-06
127690
最近歐美所謂的專家智庫,接連發布言論稱中國電動車在歐洲賣得好,中國車企“不差錢”,目的是攛掇歐盟大幅提高進口關稅,阻礙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的發展。
本周日,歐盟針對比亞迪、上汽和吉利三家中國電動車出口大廠的反補貼調查,就要公布結果了。為了讓自己背后的金主爸爸獲利,歐美多家智庫這幾月沒少忙乎,出報告的出報告,游說的游說。
瑞銀投資銀行稱,中國出口歐洲的電動車擁有30%的高溢價,因此中國車企不怕歐盟漲關稅。
總部位于德國的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則表示,即使歐盟的關稅從目前的10%提高到25%,中國車企也能消化掉。
美國榮鼎咨詢預測,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將漲到30%,但這顯然還沒讓它滿意,該機構稱只有將關稅提高到50%,才能對中國車企產生實際影響。
這些機構的依據是,中國的電動車在歐盟賣的比在國內貴得多。像比亞迪海豹在德國的售價接近國內的兩倍;比亞迪元PLUS的售價更是翻了一倍多。
看似說的通,但稍微有點經濟學概念的人都知道,商品價格首先是由成本決定的,中國電動車在國內賣得便宜,是因為國內的人力、銷售等成本都要低于歐美,也不用交進口關稅。
事實上,從國內多家上市車企的財報數據可知,它們在海外市場的毛利率普遍低于國內,更是遠不如大眾、豐田等國際車企。不少中國品牌都處在出海的早期開拓階段,甚至都是不賺錢的。
中國有句老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事實上,歐美這些“有心人”們根本不在意我們到底有沒有接受什么所謂的“補貼”,更不關心我們是真掙錢了還是賠錢了。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把我們打趴下,好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中國汽車這些年強勢崛起,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新能源車,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我們憑借領先技術和成熟高效的產業鏈,打造出了物美價廉的產品,快速趕超國際品牌。
歐美等老牌汽車強國感受到了威脅,真本事拼不過,就開始用歪招。美國5月14日宣布將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從25%升至100%,預計歐盟也會效仿美國,濫用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們進行限制。
并且,他們想要的不只是讓我們失去海外市場,最近有外媒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警告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稱它們沒有為其反補貼調查提供足夠的信息。但我國的有關部門表示,歐盟索要的信息中包括電池配方等商業敏感信息,這明顯過分了,可見歐盟背后打的算盤到底是什么。
目前,我們一方面在積極斡旋,另一方面,比亞迪、吉利、上汽、奇瑞等國內出口大廠,也正在通過海外建廠、與本土企業合資等方式規避貿易壁壘。雖然過程充滿艱險,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沒人能阻擋中國汽車崛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