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行業進一步滑向凜冬
汽車K線 | 01-09
21371
歐洲汽車行業還要煎熬多久?
作為世界汽車發源地的德國,正在遭遇百年未有的汽車行業凜冬。
全球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近期正式宣布,管理層將為降低成本作出“超比例的”貢獻。裁員降薪不僅僅涉及員工,還涉及到管理層。
德國大眾汽車將至少關閉3家工廠,裁員上萬人,全員降薪10%,并且2年內不會漲薪。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日趨復雜以及成本負擔不斷加重,身為歐洲汽車制造業的領頭羊,大眾汽車集團和整個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濟挑戰。
降薪、裁員,困難重重
2024年12月20日,大眾汽車正式公布對德國業務的全面革新計劃,其中涵蓋了未來裁員超過3.5萬個崗位及顯著縮減生產能力的舉措。
根據《南德意志報》報道,此次,薪酬調整主要聚焦于大眾汽車4000名管理層員工,他們將在2025及2026年降薪10%,在這之后三年內,這部分管理人員的薪酬可能還會依次遞減8%、6%及5%。
值得注意的是,減薪措施對管理人員士氣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對于這4000名經理而言,減薪無疑構成更大經濟壓力,可能導致他們產生不滿和失落情緒,進而可能削弱其工作動力和忠誠度。
因此,大眾汽車在推行減薪政策的同時,需要密切關注員工心理狀態。
在達成這項協議前,最近一個月內,大眾汽車已經與工會進行了五輪談判,最后一輪談判持續70個小時。
探究大眾汽車裁員背后的原因,可以從近期發布的財報中找到,據大眾汽車2024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大眾集團當期營業收入為2372.79億歐元,同比僅微增0.9%,主營汽車業務銷售收入則下降1%,原因正是汽車銷量減少。
與此對應,該集團營業利潤為129.07億歐元,同比減少20.5%。
據悉,大眾汽車人力成本目前是其他歐洲同行的近兩倍,因此在面對利潤縮減和營收增長乏力困境時,降本便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維持經營的重要舉措。
如果陷入裁員危機的僅是大眾汽車一家企業,可能只是單一企業經營問題而不是系統性問題,但目前裁員風波已牽扯到歐洲整個汽車產業鏈。大眾汽車的困境折射出整個歐洲車企的處境。
過去兩年,看不到終點的俄烏沖突拖累和歐盟內部經濟發展乏力,讓政府對汽車業支持力度下滑、能源成本升高,加之充電裝置不足和汽車價格偏高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歐洲汽車市場需求不足。
同時,受到歐洲以外的汽車品牌沖擊,歐洲傳統汽車市場份額被進一步侵蝕。
轉型之路碰壁
大眾汽車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德國的生產成本太高,讓大眾在市場競爭中掉了鏈子。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上,高成本就意味著低利潤,甚至虧損。
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德國大眾汽車凈利潤同比下降63.8%,營業利潤率下跌至3.6%,為四年來最低水平。
對于業績下滑,11月23日,德國大眾汽車品牌負責人舍費爾在采訪時表示,裁員降薪,節約成本,不可避免。全球經濟的放緩,消費結構改變以及歐洲新能源汽車立足不穩,嚴重影響了大眾汽車的銷量。
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銷量下滑,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市場,大眾在中國2024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205.66萬輛,占全球總銷量的31.5%,但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0.2%,是銷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場。
雖然大眾汽車在北美、南美、中東/非洲均實現增長,其中南美同比增長14.6%,但由于市場規模遠不如中國市場,即便增長也未能抵消中國市場的頹勢。
除了自身存在“內憂”外,大眾汽車集團也面臨“外患”,大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轉型明顯慢了半拍,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都已經占據相當市場份額,大眾想要后來居上,難度不小。
傳統車企油車和電車本質上是競爭關系,油車智能化并非想象中的容易,要知道電動或者傳統燃油車,本質上只是驅動上的區別。但隨著電車疊加智能化的BUFF,讓電車得以迅速普及。雖然燃油車智能化的構想也擺在臺面上,但燃油車智能化的路子很難走。
面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電動化轉型的挑戰,大眾雖然也推出了電動車型,但市場反應平平,銷量遠不及預期。
從削減成本、限制高層獎金到可能的工廠關閉和裁員,這些措施反映出公司在應對財務壓力和市場變化時的迫切性。
然而,困難的不止大眾。當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受到市場低迷的困擾,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
歐洲汽車行業整體邁入寒冬
歐洲傳統汽車業對歐洲經濟發展有著巨大貢獻,而如今汽車產業受到嚴重沖擊。大眾的困境折射出歐洲車企在歐洲經濟可能衰退下面臨的嚴峻挑戰。
為了壓縮成本,大眾不得不進行降薪裁員。當前裁員降薪的不止大眾一家,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加入到裁員隊伍中。
2024年11月初,由歐洲汽車制造商PSA集團與FCA合并的Stellantis集團也表示,在托萊多組裝工廠(Toledo Assembly Complex)無限期地裁員超過1000人。
11月,大眾旗下高端品牌——奧迪宣布,將至少裁減15%的非生產類工作崗位。此外,奧迪曾對外表示將關閉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家工廠,同時在當地裁員3000個崗位。
自從歐寶品牌并入Stellantis集團以來,歐寶員工數量已從1.4萬人縮水至1600人。
Stellantis集團旗下的標致雪鐵龍是法國規模最大、歐洲僅次于大眾的歐洲第二大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表示,明年將節約成本8億歐元(合11億美元),而節約舉措就是公司將大量裁員。
雖然寶馬和奔馳沒有透露關于裁員的信息,但是二者均有超百億歐元的降本計劃。
除了歐洲本土車企之外,就連美國福特汽車也表示,到2027年底,將在歐洲裁員4000人,此次裁員將集中在德國和英國兩個國家。
汽車零部件裁員幅度相比車企更為夸張,其中博世集團決定要在德國裁員7000多人,汽車供應部門多達3200人。
除博世集團外,今年7月,采埃孚宣布,預計將在2028年底前,將其德國員工人數從目前的5.4萬人,逐步削減1.1萬-1.4萬人。
另外兩家汽車零部件巨頭舍弗勒和米其林,也在這個月初先后宣布裁員:舍弗勒要在歐洲裁員4700人;米其林則計劃關掉法國兩家工廠,1250名工人會受到影響。
實際上,席卷歐洲的裁員潮背后,指向的核心都是降低成本。
究其原因,從各車企財報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德系三巨頭為例。
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奔馳凈利潤為17.19億歐元(約130.8億元),同比下降53.78%;大眾凈利潤為15.76億歐元(約119.9億元),同比大跌63.7%,縮減到三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寶馬的利潤縮水最嚴重,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76億歐元(約36.2億元),暴跌83.8%,毛利率也下跌5個百分點。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公布歐洲(由歐盟成員國+英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組成)汽車銷量數據顯示,2024年11月,歐洲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至105.5萬輛,在4個月里錄得3次下滑,只有10月微增0.1%,尤其是去年8月歐洲汽車銷量為64.4萬輛,同比下降18.3%,創下近三年新低。
長期以來,歐洲汽車企業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占據著重要的市場地位。但如今歐洲車企的現狀不禁引人深思,歐洲汽車所面臨的問題有一部分來源于全球經濟的低迷,導致汽車需求下降。
另外,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正在變遷,新興汽車制造業崛起,讓傳統燃油車市場正遭受著猛烈地沖擊。
中國汽車品牌的快速崛起,作為對歐洲車企在全球市場份額受到沖擊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大眾、寶馬和奔馳在中國市場銷量紛紛下滑。其中,寶馬在華銷量下滑30%,創下四年多來的最大跌幅。
全球汽車自動化轉型的浪潮已經襲來,歐洲汽車產業利潤流失和大裁員,折射出整個歐洲汽車產業正在面臨著一場嚴冬。
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正在變遷,新興汽車制造業崛起,汽車電動化勢不可擋,行業內消費者面臨更多選擇,全球車企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想要不被淘汰,歐洲車企必須從根本上調整戰略,積極尋求突破之道,以適應全球化和綠色轉型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