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COO如何把起亞帶上風口浪尖 企業管理者需謹言慎行
SDTV汽車生活 | 01-16
13106
一個失敗的COO如何把起亞帶上了風口浪尖,終將要為自己的言論付出代價。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企業管理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被置于聚光燈下,產生遠超想象的影響。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2023年初的一系列言論,就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波瀾,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議。
2023年初,楊洪海在社交平臺上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隔空喊話”,并宣稱“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本土企業有資金實力玩?先燒死了,我后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這些言論乍一聽,充滿了一種傲慢與輕視,尤其是對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發展能力的貶低,瞬間點燃了輿論的怒火。
這些言論被認為是過于激進和不恰當的,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起亞品牌的形象,也引起了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和消費者的不滿。
而比亞迪也用實力回應了此番言論,在2023年和2024年的銷量數據彰顯了其強大的發展勢頭。2023年,比亞迪以302.44萬輛的年銷量,一舉成為中國車市銷量冠軍,同比增長61.9%。2024年,比亞迪全年銷量達427.21萬輛,同比大漲41.26%。
從企業形象塑造的角度來看,楊洪海的這些言論無疑是給起亞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在如今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想要立足,不僅需要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需要贏得消費者的好感與信任。消費者往往會將對企業管理者的印象與企業本身掛鉤。楊洪海的不當言論,讓許多中國消費者認為起亞對中國市場缺乏應有的尊重,對本土企業不夠重視,進而對起亞品牌產生負面看法。這種品牌形象的損害,不是短期內可以輕易修復的。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而言,在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合作共贏、尊重對手才是更為明智的理念。每個企業都在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創新,在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比亞迪等中國本土汽車企業,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對市場的精準把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而楊洪海的言論卻透露出一種高高在上、蔑視對手的態度,這不僅不利于起亞與本土企業建立良好的競爭關系,也讓起亞在行業內的口碑受到影響。
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來說,管理者的言論也可能會影響員工的士氣和價值觀。如果管理者傳遞出一種輕視對手、盲目自信的態度,可能會讓員工在工作中也產生懈怠和不重視市場變化的心理。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在汽車行業這樣技術更新迅速、市場變化莫測的領域,任何一絲疏忽都可能導致企業被市場淘汰。
楊洪海在處理媒體關系方面表現欠佳。其不當言論通過媒體傳播后,引發廣泛爭議,給起亞品牌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在言論引發爭議后,他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與媒體溝通,消除不良影響,導致起亞品牌形象在公眾心中受損,不利于企業后續的媒體關系維護與市場拓展。此外,在處理媒體負面報道時,該高管的方式也極為不當。當企業出現產品質量問題被媒體曝光后,他沒有積極與媒體溝通,誠懇地說明問題的原因和企業的改進措施,而是試圖通過強硬的手段壓制媒體報道。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起到消除負面影響的作用,反而引發了媒體的反感和更強烈的質疑。媒體紛紛加大了對該事件的報道力度,使得企業的形象遭受了更大的損害,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也大幅下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內一些優秀的車企高管,他們深知媒體關系的重要性,積極與媒體互動交流。定期舉辦媒體溝通會,主動向媒體介紹企業的發展戰略、新產品研發進展等信息;對于媒體的采訪請求,總是盡力配合,確保媒體能夠獲得準確、及時的信息;在面對負面報道時,他們則以開放的態度與媒體溝通,坦誠地面對問題,展現出企業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誠意。
對起亞而言,這位高管在媒體關系維護方面的不足已經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損失。企業的品牌形象受損,市場份額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據最新消息楊洪海已經被辭退。
這也為所有企業管理者敲響了警鐘:在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管理者的言行必須謹慎,要充分考慮到其可能產生的影響。無論是在面對競爭對手時,還是在與消費者、合作伙伴交流時,都應該秉持尊重、理性和客觀的態度,這樣才能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