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自動泊車故障同日爆發 我們該如何理解智能駕駛?
電車研習社 | 2024-11-25
13484
2024年11月14日,小米SU7在全國范圍內遭遇了大規模的自動泊車功能故障。
這一事件的關鍵字是:同日、大范圍,所以迅速引起廣泛關注。這個事件,稍加聯想就回令人想起速度與激情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影片中大反派賽弗為了奪取核武密碼,“黑”了城市里的汽車,上千輛無人的“喪尸”車在街頭攔截追殺目標,甚至還下起了“汽車雨”,畫面可謂是相當震撼。
小米SU7故障為何“集中交付”?
查閱一下時間軸,11月14日,多名小米SU7車主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他們的車輛在自動泊車過程中出現了嚴重故障,車輛多次無故沖向其他車輛或柱子。跟據統計,截至11月20日,已有70多位小米SU7標準版車主宣稱在11月14日中午至11月15日凌晨期間,因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導致車輛發生剮蹭和碰撞。
14日事發當天“集中故障”之后,部分SU7車主在當晚表示基礎版的泊車已經無法使用,次日15日又再次恢復。遭遇事故的小米車主迅速陸續自發成立了不少維權群向小米施壓。
11月18日,小米汽車官方對“小米SU7的智駕功能在沒有信號的地庫還能使用么?還能自動泊車嗎?”問題進行了回應。小米汽車方面表示,小米SU7搭載的是端到端模型的代客泊車輔助功能,沒有網絡信號依舊可正常使用,側面辟謠了服務器被“黑”的謠言。
至今呢,小米還未給出結論,我們可以相信,這回事故的官方定論給出的時間不會太晚。但根據現有事實已經有小米車主做出了猜測:此番事故或是自小米汽車后臺或人為或無意的一次關于泊車的自動更新,但一無嚴謹測試二無公告,才最終釀成事故的“集體交付”。
有趣的是,事故發生的幾天正值2024廣州車展期間,在車展中雷軍在展臺披掛上陣,他表示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投入巨大,堅持全棧技術自研,小米超級智駕HAD將在今年12月底開啟先鋒版推送,“小米智駕已經進入新階段”。
一方面,是雷軍“智能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的關鍵戰場”的論斷,一方面是網友“如果連自動泊車這么簡單的功能都做不好,那么在開放道路上智駕還能保證安全嗎”的拷問 。許多車主對小米汽車的信任度產生了懷疑,對其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產生了疑慮。
初來乍到,小米“交學費”
實際上,小米SU7自動泊車故障事件暴露出的智駕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挑戰并非一家的問題,不論是傳統大廠之前采用博世等提供駕駛輔助方案,還是現階段新勢力自研的智駕方案,不論是車主的違規操作或智駕本身的能力不夠,最終釀成事故的案例在網上隨處可見,并不乏傷亡報告。
但事后探究共同點,你會發現當事人或親屬在解釋事故的時候都往往會將“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混為一談,并將責任歸咎于車子本身,并用廠商在新車的宣發中的使用的話術向車企索賠。這回,初來乍到的小米可算是結結實實交了一回學費。
值得注意的是,有網友表示在此次小米SU7的泊車故障中,不是所有的自動泊車剮蹭事故都能被歸咎于車輛的問題,比如有車主在高低不平的車位,或側邊有突出的花臺、空調外機等自動泊車的弱勢場景中使用自動泊車造成事故,而這些場景是小米SU7使用說明書中不建議使用智能泊車輔助APA及代客泊車輔助AVP功能的場景。
根據網傳信息,針對部分車主的維權,小米已經一對一為車主提出了解決方案,對于部分車主提出的退車訴求,則不予支持。
在電車君看來,小米這次交“學費”雖然態度值得稱贊,但其實也挺冤。
智能駕駛的安全邊界在哪里?
其實對于現在的智駕,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智駕涉及到傳感器、算法、控制系統等多個方面,在將其應用于實際車輛之前,需要經歷嚴格的測試和驗證以確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在落地后用戶使用方面,廠商也會明確不同的天氣條件、路況、停車場布局等不良條件下可能對系統功能帶來的影響,清晰標明允許使用的場景。
如果探究法理,智能輔助駕駛的核心是輔助二字,遠不是所謂的自動駕駛,系統更完全不能替代駕駛員的判斷和操作,駕駛員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識并關注路況,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換句話說,不論用的是初級的自適應巡航或是高階的領航輔助,只要出了事故,駕駛員都是有且唯一的責任方。
目前來看,不論廠商宣發功能多豐富,需要接管次數多少,能裝車并能合法上路的車在《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中仍處于 L2 級別,而只有當車輛達到L3級智能駕駛條件并具備法理資格之后,此時的智能駕駛才能被稱為初級的“自動駕駛”,第一責任人才能由駕駛員轉為車輛擁有者或車企,完成從人到物的有限責任遷移。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這個等級之下,它的使用仍是“有條件”的,與很多人想象的“躺著開車”也不是一回事。
目前,在中國市場已經有十家車企試駕車已獲取L3級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但都只能在限定的路段內進行有條件的測試。我們熟悉的 “蘿卜快跑”、無人物流車等商業化項目拿到的是示范應用牌照,它的適用范圍則更加狹窄。
能夠看出,政策層面對哪怕只是L3級自動駕駛的推廣還是相當謹慎的,遠非部分消費者理解的那般激進。真將自己車的高階智駕理解成放手不管,只會給自己的駕乘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泊車剮蹭是小,真正上路完全交給輔助駕駛,只會害了更多人。
智能駕駛技術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它的革新總會伴隨著不確定性。智能駕駛技術的進步不能忽視安全這一底座,廠商要不斷改進技術、消費者要加強安全意識,社會要完善法律法規。
對本次主角小米汽車而言,它也明白法律之上更有社會責任,其對本次事件的處理也會成為衡量小米汽車責任感與技術成熟度的一次考試,也大可能會成為未來其它廠商發生類似事件的模板,截止目前的表現,你會為它打多少分?